沈阳机床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简介
招聘时间:2015年10月30日06点30分
招聘地点:四川大学就业指导中心209教室
沈阳机床集团于1995年通过对原沈阳第一机床厂、中捷友谊厂和沈阳第三机床厂资产重组后成立。2004年以来,通过并购德国希斯公司、重组云南机床厂、控股昆明机床厂,已形成中国沈阳、昆明及德国阿瑟斯雷本三大产业集群,在中国上海建有控制技术研发中心,在德国柏林、斯图加特建有数控机床结构设计中心,已形成跨地区、跨国经营的全新布局。每年向世界各地区提供7万多台机床,为10万多用户提供相关服务。
企业影响力不断增强。 2011年沈阳机床商标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并荣膺“中国十大创新型企业”;2012年沈阳机床上榜“2012年中国新兴跨国公司50强及2012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者典范企业”;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当选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及2013年的“全国十大创新人物”。2014年沈阳机床荣获了“2013中国创造力品牌”;沈阳机床下属中捷立加事业部青年团队获 “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”;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(000410)是深证战略新兴产业系列指数样本股。近年来,沈阳机床先后获得首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、中国企业500强、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、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、中国制造业500强、中国机械工业500强、国家创新型企业、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、全国国有企业十大典型、辽宁工业大奖等荣誉称号。
创新能力不断增强。近年来,沈阳机床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、产学研结合、开放式的社会化创新体系,先后投入数十亿元资金,提升了沈阳机床的产品研发能力。研发力量集中在高档数控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的突破上,由单纯技术攻关转向跟踪国家建设需求实施重点攻关,服务领域向航空航天、汽车、船舶、能源等重点行业核心领域和电子等新兴产业行业扩展并销往欧洲、美洲、亚太等地区。沈阳机床仅在2014年就获得“中国机械科技进步奖”等各类科技奖项11项;承担的十余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取得显著进展,已有高速龙门五轴加工中心等6项完成终验收,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平台等8项进入验收阶段。
沈阳机床自2007年开始核心技术研发,累计投入研发资金十多亿元,攻克了CNC运动控制技术、数字伺服驱动技术、实时数字总线技术等运动控制领域的核心底层技术,该系统误差补偿技术领先、控制精度达到纳米级。在2012年诞生了世界上首台具有网络智能功能的i5数控系统。
依托i5数控系统,沈阳机床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了将改变世界传统生产方式的“i5系列智能机床”,这是基于信息驱动技术,以互联网为载体、以给客户提供轻松制造为核心,将人、机、物有效互联的新品类机床,完美诠释沈阳机床在工业生产高度自动化的最新进展和成果。
产品结构不断优化。持续推进产品升级换代,大力发展中高端数控机床,2014年机床产值数控化率已提高至75%,达到历史最高点。加快推进中德联合设计的ASCA系列机床产品产业化及商业化进程,实现“德国质量,中国制造”。中高档数控机床批量进入航空航天、汽车、船舶、能源等国家重点行业的核心制造领域。
企业业绩不断攀升。自2002年以来,沈阳机床积极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、管理创新,实现卓越经营,经济规模连续10年保持快速增长。沈阳机床2011年实现机床销售收入27.83亿美元,名列世界机床行业第一位。同时,以德国研发 中国制造 全球营销模式,以国际化研发体系、国际化制造体系、国际化营销体系等三大体系为支撑的国际化战略,使沈阳机床进入了世界舞台。
沈阳机床的产品在中国数控机床展、北京国际机床展、芝加哥机床展、德国EMO展等国际水平的展会展出,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业、用户及媒体的广泛关注。2014年10月,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七届中德经济技术论坛上,沈阳机床面向工业4.0的“i5战略”,引起了与会德国专家及企业代表高度认同,沈阳机床的“i5战略”深度契合了未来制造的内涵和方向,对未来智能制造实践的探索,给迈向“中国制造2025”提供了可践行的路径。
企业转型促发展。沈阳机床在未来几年,按照中国两化融合理念和德国工业4.0思路,结合自身优势,以i5智能数控系统为基础、以i5智能机床为载体,启动“i5战略”,推动沈阳机床向金融工具、加工解决方案、新机销售、机床租赁、机床再制造集一身的围绕机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工业服务转型,成为机床市场的世界引领者,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型跨国公司。
招聘岗位见附件:校招需求(沈阳)